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武器命名规则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武器命名规则的话题。
一文看明白美军装备如何命名
1、阿帕契(Apache):以美洲原住民阿帕契部落命名,代表机型为AH-64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军现役主力武装直升机。拉科塔(Lakota):以美洲原住民拉科塔部落命名,代表机型为UH-72拉科塔直升机,主要用于侦察和运输。坦克命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坦克通常以将军的名字命名。
2、M1E8试制步枪的贴腮板采用钢板冲压成型,试制名称为T6贴腮板,可调节厚度,还能够收缩装入枪托内。但T6贴腮板结构复杂、耐用性差,狙击中稳定性不佳。最终定型时未采用。
3、SS109/M885要达到有效杀伤,命中目标时的弹头速度必须在732m/s以上,弹头以这个速度穿过一段距离后开始偏转,偏转时造成较大的创伤。
4、《装备》一文不仅对我军装备不甚了解,对美军装备也不算了解。大概是战争大片或宣传照看的较多,把美军特种部队和普通部队混淆在了一起。 以美国陆军一个士兵为例,ACH头盔,IOTV防弹衣,ACU作战服,一双ACB标准军靴,不算电子设备,10000人民币戳戳有余。
5、论美军“临时战斗勤务步枪”在《庸人自扰:论美军“临时战斗勤务步枪”的取消》一文中本人说过,美军这次的“临时战斗勤务步枪(ICSR,Interim Combat Service Rifle)”完全就是“刷存在”的行为。不过,“临时战术勤务步枪”确实提出了美军现役步枪的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但其解决方法分明是在偷换概念。
国产枪械命名
1、常见命名规则 “三字母+二数字”:这是国产枪械命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中,第一个字母代表武器类别,如Q表示轻武器;第二个字母代表功能分类,如B表示步枪类,J表示机枪类,S表示手枪类等;第三个字母则代表装备的具体特征或用途分类,如Z表示自动步枪,U表示狙击步枪等。
2、具体而言,其中“QBZ”是“轻武器 - 步枪 - 自动”的拼音缩写,这体现了其枪械类型。“191”代表该步枪于2019年立项,遵循了中国枪械命名中“年份 + 类型”的规则。该枪族有不同的具体型号。包含标准版QBZ19精准步枪QBU191和短自动步枪QBZ192。
3、国产枪叫“QCQ”是按照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命名规则确定的。其中,第一个“Q”代表“轻武器”,它是国产枪械的通用前缀,取拼音“Qīngwǔqì”的首字母。“C”表示“冲锋”,取拼音“Chōngfēng”的首字母,这表明该枪械属于冲锋枪类武器。
4、式冲锋枪是中国仿制AK - 47的首款型号,于1956年定型。虽然它被命名为“冲锋枪”,但实际上是发射中间威力弹的自动步枪,这是因为在50年代解放军战术编制中,它作为近战压制武器使用所以有了这样的名称。
俄罗斯的武器在北约的代号有什么命名规律?
1、到了70年代后期,北约的武器代号开始趋向中性,例如苏-27被命名为“Flanker”(侧卫),苏-35则被北约称为“Super Flanker”(超级侧卫)。 中国武器的北约代号也遵循相同的原则。
2、导弹类:RT - 23弹道导弹北约代号为SS - 24 (英文Scalpel ,译文手术刀),它是俄罗斯的洲际战略弹道导弹;SS - 20北约代号为“军刀”(Saber),本名“少先队员”,代号更具攻击性和贬义;SS - 21北约代号为“圣甲虫”(Scarab),有贬义色彩。
3、北约对前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时,有时过度贬低,如将卡莫夫设计的卡-26直升机称为“恶棍”(Hoodlum)。同样,俄罗斯海军的多款武器装备在北约代号中也遭到贬低,如1232型气垫登陆船被称为“贼鸥”(Pomornik),1239型“海狮”级导弹气垫船被称为“秧鸡”(Corncrake)。
4、- “箭”2M,北约称SA-7“圣杯”。- “萨姆”-8(“黄蜂”)- “萨姆”-9(“箭”-1)- “萨姆”-10,S-300P,西方称SA-10。- “萨姆”-11(S-400“山毛榉”)、“2K12“立方体”防空导弹的改进型,美国代号SA-11),北约称“牛虻”。- S-300V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西方称SA-12。
5、首先需要说明的两点是:第一,SA-N-7并不是苏联(俄罗斯)自己的命名,而是北约组织给这套系统制定的编号。因为苏俄的武器装备命名过于复杂,所以北约组织就对它们制定了一个符合规律的编号,SA表示Surface to air(面对空导弹);N表示Navy(海军型);7是顺序编号,按北约发现的顺序制定。
好了,今天关于“武器命名规则”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武器命名规则”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