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少年名将孙权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
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任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
2.孙策(175—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配偶:大乔.
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3.周瑜
周瑜(175-211年)他和孙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挚友,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可谓是少年俊才,英姿勃发。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战,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他和孙策一起都是东吴最具有进取心的将领,并且赤壁之战后乘胜又打下了荆州,还准备再进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此后的鲁肃、吕蒙、陆逊等先后担当主帅,虽然这些将领也都不是泛泛之辈,但东吴方面就再也没有进取中原之心了。刘备曾经不怀好意的向孙权进言要提防周瑜独大的局面,但孙权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了周瑜极大的信任。
4.李元霸
本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后世因避讳清康熙帝玄烨名改称为李元霸。《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载: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也就是说,历史上记载不多,十六岁就死了。
孙权为什么要杀吕蒙
吕蒙作为继鲁肃之后的东吴大都督,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荆州,杀掉了大名鼎鼎的关羽。由于关二爷在后世的显赫地位,因此杀害关羽一事也算是惹了众怒,被后世许多关羽崇拜者恨之入骨。
其实吕蒙跟关羽并没有什么仇,杀他只不过是阵营不同而已。当孙权向关羽提亲的时候,没想到关羽会断然拒绝,明显地看不起孙权。关羽能看得起的人也许只有刘备和曹操,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中,更不用说孙权了。在关羽眼里,孙权只不过是个坐享其成的平庸之辈,根本算不得什么英雄。
关羽诋毁和看不起孙权,让孙权及东吴集团非常气愤,感觉很没有面子。所以上至孙权吕蒙,下至普通将官,人人都想取下荆州杀了关羽,这是吕蒙杀关羽的起因和导火索。
加之,吕蒙本来就不大赞同蜀吴联盟,而关羽拒绝孙权的和亲,多次傲慢不给孙权面子,又让孙权在关羽这边受了不少的气,吕蒙便下定决心要设计夺回荆州、杀了关羽。同时,吕蒙杀关羽也只是听从孙权的命令履行职责而已。
吕蒙取荆州杀关羽势在必行。吕蒙本来经常有病,这一回他就装作旧病发作,而且说是病得很厉害。孙权也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陆逊是个年青书生,心里暗暗高兴,不觉又自大了几分。没过几天,陆逊从陆口特地派人拜见关羽,献上书信和礼品。信中大意是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于禁,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得也高兴。我是个书生,很不称职,今后还得靠将军多多照顾呢!
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也就放了心,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陆逊随时把关羽人马调动的情况报告给孙权和吕蒙。这时候,关羽在樊城接受了于禁的投降兵十几万人,粮草供应发生了困难,就把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强占了。
孙权得知湘关的米被抢,就派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后来就发生了吕蒙白衣渡江的故事。接着,轻敌的关羽被吕蒙四面围堵,败走后穷途末路被吕蒙抓住。一代英雄关羽,就这样落入他看不起的对手手中。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关羽之死基本都没有什么太大争议,都是写关羽战败被俘,然后被孙权斩杀。大多数历史学家也公认关羽是被吴将潘璋、马忠设伏所擒获。
孙权知道关羽无法归降东吴,如不立即除掉他,必成后患,于是下令就地把他杀了。究竟是被俘斩首还是死于战阵没有详细记载。
《三国志》是这样记录关羽之死的:“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不能战胜徐晃军,率军撤退时,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把关羽手下将士的老婆和孩子都抓了起来,关羽的军队大多就四散了。孙权再派将领攻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对曹操来说,他知道关羽对于刘备的价值,他不会象孙权、吕蒙那样执意追杀关羽。在派徐晃就曹仁之前,曹操曾对徐晃下令:“对关羽残军,只追不击;对关羽,不杀不伤”。这也就是只要地盘不取性命。其实在解樊城之围时,曹操的猛将儿子曹彰当时更有机会杀掉关羽,只是被徐晃拼死拦着才未杀成。
然而,孙权、吕蒙或许是因为新仇旧恨,对此采取无视态度,遂对关羽死命追杀,最后杀害。当然,这其中吕蒙及手下武将对斩杀关羽或许抱着更为坚决的态度。毕竟,关羽在当时可谓威震天下,是驰骋沙场的盖世英雄,天下无双的名将。武将对于杀了他就能扬名天下的诱惑,恐怕都是欲罢不能的。
至于杀死关羽之后,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孙权为了转移刘备的仇恨而将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以坐实受曹操之约而袭取关羽之说。曹操岂是那么容易被耍弄之人,于是他把关羽的首级“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就是今天洛阳的关林这个位置。
少年三国志极限周瑜组怎么搭配
要上周瑜,其组合技搭配的橙将小乔自然也是需要上阵,没有组合技的红将,其技能特效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对于小乔,相信基本上吴国玩家们都是非常的属性了,而周瑜作为新武将,可能在各方面的属性加成上面并不是很了解,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周瑜的属性数据:
缘分:
共计67%的生命缘,67%的攻击缘,(这里暂且不计算跟孙坚配缘的24%生命缘),可以大体得出周瑜的属性偏向比较平衡些,如果计算上孙坚的生命缘的话,也就是偏向比较肉一些的缘分加成。
突破:
从突4开始看的话,全体光环加成为:
突6:全体猛攻+8%;
突7:全体残暴+12%;
突8:全体致命+15%;
突9:全体残暴+18%。
合计:残暴30%,猛攻8%,致命15%。
全体光环偏向于输出多一点。
而个体光环:
突2:灵动+10%;
突4:残暴+15%;
突5:守护+20%;
突10:神威(进击):+4800。
个体光环的话,偏向平衡一些,输出跟防御的都有。在突破的定位上可以总结为光环型武将,且比较平衡。
或许会觉得比较平衡会是个不好的属性,没有突出的色彩,其实不然。平衡攻守兼备的属性基础上,搭配续航持续伤害的技能灼烧特效,可以将战斗带动的越为持久,对敌人的打击力度也是越大,是一名比较适合持久战的武将。
解析完周瑜,下面来分析下让人比较头疼的问题,阵容搭配上面的取舍。首先我们先来计算下周瑜小乔组搭配另一组橙将,在缘分上面的搭配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搭配组合会比较多,我们这里就取舍搭配为对两组组合技外,剩下的一名武将为有突8群体振奋光环的大乔。
搭配太史慈孙策:
鲁肃,甘宁,陆逊,吕蒙,貂蝉,步练师(程普);
缘分共计:26缘
搭配吕蒙陆逊:
甘宁,貂蝉,孙权,鲁肃,孙策,太史慈(张郃);
缘分共计:26缘
搭配孙权鲁肃:
甘宁,貂蝉,孙策,陆逊,吕蒙,步练师;
缘分共计:26缘
从缘分上面来看,配缘之后的缘分数是一样的。区分就是在于吕蒙陆逊组、鲁肃孙权组皆附带个大缘,而太史慈孙策组则没有附带大缘。再者吕蒙陆逊组全体皆为橙缘,而鲁肃孙权组会附带2个紫缘。这样来看的话,是吕蒙组缘分搭配较高,其次鲁肃组,最后太史慈组。
接下来我们计算下光环的加成:
太史慈孙策组:
猛攻8%,进击1100,强命2W,致命20%,残暴15%。
吕蒙陆逊组:
精准30%,强命1W,进击1500,残暴18%。
鲁肃孙权组:
坚守375,残暴25%,精准8%,灵动20%。
这样的光环来看,是吕蒙组占优些,太史慈组其次,鲁肃组最后。孙权的灵动+20%闪避搭配周瑜自带的突2+10%闪避能达到30%,对于后期敌人命中皆比较多的情况下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所以鲁肃组的光环会次一些。
而计算孙策的灭蜀光环的话,对阵蜀国优势会比较大,但也仅适用于竞技场对阵蜀国才会有优势。所以对比一下来看的话,吕蒙组的光环加成会实用性比较大且全面些。
数据的对比差异已经出来了,这方面的取舍会比较简单,至于适用玩法的区分会比较纠结些。
控制强的鲁肃阵容,比较适合PK跟推主线本;
有易伤的吕蒙阵容,比较适合精英本跟叛军;
至于太史慈阵容,控制也有,输出也比较到位,适用的玩法可以是PK,叛军,精英本,推图,总体会比较全面一些,却也是少了些许突显性(除孙策的突8灭蜀)。
玩法上面可以根据喜好去选择。
再者是收集方面的,吕蒙仅后期的图会掉落碎片,其余的时候要依靠商店或者无双秘籍来获取,大多数获取方式是元宝开支,也就是元宝的消耗量会比较大。
太史慈主要是声望获取,跟周瑜的声望获取方式会显得比较冲突,在双倍声望活动的时候多刷点可以拟补这方面的缺失,不过材料(突破、培养、觉醒)的收集度也是会相对降低挺多。
鲁肃可以大体收集主要是来自副本,相对来说收集难度会比较简单一些,且消耗的资源并不会很多,意味着节约的资源会多一些。
收集方面的话
高V的少年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富足程度去考虑是否收集搭配上面来说发挥的效果最大化的吕蒙组。
低V的,资源的节约可以做的比较好的话,可以考虑声望同时收集周瑜跟太史慈,至于材料的平时商店积累跟日常本积累。
至于V3以下的,没办法打突破石本,突破石的紧缺程度就会比较头疼,且低V元宝的量也是会比较少,考虑鲁肃组这样资源消耗比较少的组合。
至于大乔跟孙策的取舍,这个问题也是会比较头疼,对于已经成型的阵容来说,孙策本自已经成型,那这方面也就不是很纠结,再收集个大乔,用于叛军等此类需求输出比较多的玩法,随时切换阵容武将即可。
至于新区的阵容,孙策的收集进度也不快,副本掉落均是5次的挑战次数,且图比较少点,章节跨度会比较大,相对来说推主线本到了一定进度,大乔会比较好收集些。这方面的取舍就看个人,体力跟元宝重置副本的资源是否充足来考虑。
三国名将孙权怎么带兵的:用兵要狠 爱兵要深
孙权这个人,很有手段,又很有魅力。
他刚接班的时候,内部有人不服,外部有人惦记,但他一出手就把事情一一摆平,那时他才20岁不到。
一个20岁的小伙子有多深的诚府、多高的手段?其实都是从各种斗争中边学习、边锻炼、边成长起来的。在如何带兵方面孙权也很有一套,他用兵时很严格,甚至有些严厉,但爱兵又很深切,很感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仅感动着手下的将士一生追随他,也影响和带动着一些将领,让他们学会了带兵之道。
孙权手下大将甘宁是益州人,他有一个绰号叫“锦帆贼”,说他年轻的时候当过强盗,他有一股力气,又好游侠,招揽一帮“轻薄少年”群聚相随,挟弓带弩,他们衣着华丽,每个人都佩铃铛,老百姓听到 *** 就知道是他们来了,所以给他们起了这样的绰号。
后来甘宁改邪归正,辗转到了孙权麾下,由于他作战勇敢,曾经手持铁索身先士卒第一个爬上城墙,受到孙权的重用。甘宁真正出名是在濡须口之战时,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大军攻打孙权刚刚建成的江防要塞濡须口,孙权仅率七万人马迎敌,为了打击对手的士气,孙权决定在曹军立足未稳之际向其率先发起攻击,他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甘宁。甘宁接到任务后,在所部军士中挑选了一百人为敢死队,给大家饱餐一顿。
孙权赐给大家米酒,甘宁用银碗斟上酒,自己先喝了两碗,然后斟给手下的敢死队队长,让他先喝。这个队长有点胆小,跪伏在地上不敢接酒,甘宁生气了,拔出刀来放在膝上,厉声喝道:“你跟我比谁的地位更高?我尚且不怕死,你就这么怕死吗?”
这个队长见状马上起来恭敬地接过酒喝了,然后敢死队员们每人都喝了一碗酒。二更时分,甘宁亲率这一百人裹甲衔枚,悄悄来到曹营之外,拔掉敌人的鹿角,突然杀进曹营,曹军毫无防备,被甘宁偷袭得手,斩杀不少敌军后返回。
像甘宁这样既勇猛又爱兵深切的将军还有不少,但凡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其将领都懂得爱兵之道,深得将士们爱戴,关键时刻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采取了与甘宁一样的打法,当时孙权率十万大军来攻时,曹军只有七千人,面对强敌张辽率先发难,他也招募了一支敢死队,一共是八百人,行前杀牛摆宴让将士们饱餐一顿,之后张辽亲率这支敢死队趁夜出击,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冲杀进敌营,张辽更是勇猛异常,一边冲杀,一边高呼自己的名字,连杀数十人,其中包括孙权手下的二名将官,张辽等人一直冲杀到孙权的麾旗附近。
孙权大惊,不知所措,仓促间逃上一个高丘,怀里抱着一支戟自卫,张辽杀到了丘下,高呼孙权下来一战,孙权“惧不敢动”,其狼狈之状在孙权一生中恐怕绝无仅有。但是,曹军毕竟人少,孙吴军队马上组织反击,把张辽等人围了起来,张辽指挥敢死队突围,他领着一些人杀出了重围,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杀出来,张辽见状二话不说,再次杀了回去,把剩下的人救出来一块突围,孙吴的将士被张辽的气势所震慑,眼看着他们杀了出去。
爱护士兵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危难关头不抛弃、不放弃,爱护士兵们的生命,这才是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有这样的领导,大家不可能不跟着卖命。
赤壁之战后曹操留曹仁守江陵,与周瑜、刘备对抗,维持着曹魏的南方战线。当时曹军主力已北撤,江陵深入敌后,被敌人的重兵所围攻,处于劣势,但曹仁打得一点都不被动,他积极勇敢,多次主动出击,给周瑜等人制造了不少麻烦,周瑜就是此时被曹军射中一箭,最后要了他的命。
有一次周瑜亲自率领数万人马杀到江陵城下,曹仁登城远望,见敌人来势凶猛,他也想挫一挫敌兵锐气,于是招募了一支敢死队,有三百人,曹仁手下将领牛金主动请战,曹仁让他率这三百人向敌人发起攻击,曹仁和他的秘书长(长史)陈矫在城上观战,牛金冲入敌阵后作战勇敢,杀死了不少敌军,但毕竟人少力孤,眼见得将要垂危频没,曹仁命人牵过战马,要亲自出城迎敌。
曹仁当时的身份是征南将军,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负责曹魏整个南方战事,身负重任,陈矫等人赶紧来劝,曹仁不理,披甲上马,只带为数不多的壮士杀向敌营,最后把牛金等人救了出来,这时“敌围中有余众尚未尽出”,曹仁见状又杀了回去,把其他人从重围中救出才作罢,在城头观战的陈秘书长目睹了整个过程,不禁赞叹道:“将军真是天人啊!”
无论是甘宁还是张辽、曹仁,在军中都有崇高威望,所以他们指挥的军队才有很强的战斗力。拥有威望靠的是不是职务,也不是对大家的物质利诱和小恩小惠,靠的是平时对将士们真诚爱护,靠的是关键时刻显示出来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真情,爱兵愈深将士们用命愈勇,这样的军队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任何奇迹也都能创造出来。
吴起是爱兵的楷模,他贵为将军,平时却“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行军打仗他从不搞特殊化,跟士兵一样自带干粮。据史书记载,有个士兵伤口长了脓疮,吴起看到后亲自把脓血为他吸出来。这种对部下深切的关爱,自然赢得士兵们以死相报。吴起被称为“战神”,他带兵二十七年,直接指挥大小战役七十六次,全胜的六十四次,其余十二次均属平手,这样的战绩古今中外少有,而创造这个战绩的,正是吴起对将士们深沉的爱。
但是只有爱也不行,有爱也要有严格的管理。有一次吴起指挥部队与秦人作战,两军相峙于旷原,马上就要展开一场撕杀,吴起手下有个士卒一向勇敢,这天他可能太紧张了,还没听到吴起下达攻击的命令就率先冲了出去,并且杀了两名敌人,这个有点可爱的士卒发现大家还没有动,赶紧跑了回来,吴起下令将其立斩,左右赶紧上来求情,吴起不听,说违抗命令就要杀。
会带兵的人,对属下该爱的时候要爱,该严的时候要严。爱要爱到让下属下感动、感激,严要严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支队伍打造成钢铁之师。
历史上的孙权,当真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聪明吗?
作为江东吴主,地位最高。孙权一直很尊重手下的文臣武将,孙权与东吴相对于,曹操与魏国,刘备与蜀国来说,曝光度要差一点的,所以关于孙权的负面消息相对较少。以至于都愿意效忠,以死报效。无论是强盗出身的甘宁,还是三朝老臣张昭,黄盖、周泰等,都臣服于他。
无论周瑜,鲁肃还是陆逊等人,与孙权相处融洽,吴国历史上,战乱相对最少,孙权在架驭下属,爱惜百姓上也是有作为的,也算成就多个名将。孙权初掌江东,庐江太守李术就公开反叛;丹阳太守孙权的三弟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了杀害,孙权是少年英雄,他继任时年仅十九岁,很快进入角色,上任之初就确定了东吴的战略。并改变孙策强力镇压豪强的做法,改为笼络,并与其共治。
晚年之际国家政局不安,两废太子,导致朝堂党争,孙权死后数次宫廷政变,国家动荡不按,对比魏蜀两国的基本安定,差的太远。而当时江东的局面可谓内忧外患,“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孙权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举贤任能,迅速安定了局面。
孙权“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刃血,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得到重用,孙权用人才华毋庸置疑。之后历时数年,平定大半山越,维护治安的同时,收获大量入军人口,巩固并发展了江东势力。
他能放手让周瑜,吕蒙,陆逊等这些军事的顶级人才独当一面,只有胸怀是不行的,就象刘帮敢用韩信,一定拥有比"被用者"更高的智慧和势力。
《少年名将》国家转换详解
在 少年名将 手游中国家转换怎么样呢?很多玩家都担心如果转换国家自己的武将是不是就没有了,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了少年名将手游中国家转换详细介绍,有疑虑的快来看看吧。
国家转换:
国家转换可以将一个国家的所有武将换成另一个国家相同品质的武将,不管多少都花1000元宝。
举个例子:
现在用的吴国队孙策+8、孙权、太史慈、陆逊。转换蜀国过后就变成关羽+8、刘备、赵云、庞统。并且对应的宝物相互转换,且该国家的缘分武将也全部转换、武将碎片也是。但是配饰不会转换。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少年名将孙权阵容搭配”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