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项羽和韩信怎么搭配阵容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垓下之战,是刘邦军团和项羽军团的一次总决战。在总决战之前,项羽军团还有10万人马。韩信组织了30万人马,把项羽团团包围起来,但几乎没有预想中的绞肉机式的惨烈厮杀,项羽军团就迅速失败。项羽只带着八百人突围。最后突到乌江边的时候,项羽身边只有28骑。这时候项羽意气尽失,拔剑自刎。
说起来项羽有10万人马,而且楚军向来以少胜多,战无不胜。如果项羽这10万人马和韩信的30万人马正面对决。韩信绝对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为什么项羽并不组织大战,就丢掉自己的那10万人马,仓促突围呢?就算当年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被白起围困起来,又截成了几段。赵括依然组织军队进行了五六次突击。直到赵括身亡,赵军才投降。项羽难道连赵括都不如啊?
我认为项羽之所以最终失败,是他有几个严重的误判。
一、项羽误以为刘邦真的要和他共享天下。楚汉战争发动的初期,项羽其实一直没有和韩信有过正面对决,他所打的都是刘邦的军队。而刘邦在和项羽对决的时候,几乎每次都是失败。不过刘邦虽然多次失败,但是他有效地把项羽的军队给拖住了。让韩信可以在外围自如地灭魏,破赵,败齐。迅速之间,就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一下把自己的威名打出来了。
而项羽这边呢,虽然多次打败刘邦,但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总是会又活过来。等到韩信那边把该打的都打败了,回过头来围攻项羽的时候。项羽虽然还没有和韩信有过什么交手,但其实他心里已经害怕了。也就在这时候,他提出了划定鸿沟为界,分治天下的想法。
当时刘邦是同意了的,而且确实也在收拾行囊,准备往西回撤。不过这时候,张良与陈平给刘邦出主意,让他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所以刘邦集结部队,朝项羽追击而去。刘邦的这一追击,给项羽的冲击是挺大的。他完全没有准备,他的士兵们也早已厌战,正准备回家过太平日子。这种没有准备,心慌意乱,又仓促应付的战争,显然是注定不会有前景的。
二、项羽误判了天下诸侯都在同仇敌概打他。当时除了刘邦和韩信的军队围攻项羽外,彭越与英布的军队也合围过来。这让项羽错误的以为,天下的诸侯都在合起来打他。事实上他没有想到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其实和刘邦是貌合神离的。他们先前并不听刘邦的话,并没有参与合围项羽的行动。刘邦在和项羽一开始打的时候,又被项羽打得节节败退。
最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给韩信和彭越划分了地盘,他们的精神头来了,才参与到围攻项羽的行动中来的。项羽要是了解了这样一种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比如鼓动韩信、彭越、英布趁机拥兵坐大等等,他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项羽没有这些行动,没有分化刘邦集团。而是一个人和刘邦集团的所有人硬拼,把自己放在孤立的位置上。
三、项羽误判了他的军队都背弃了他。韩信在把项羽包围起来以后,并没有马上和项羽作战,而是继续和项羽打心理战。他的心理战有两条:一是四面楚歌,二是拔旗易帜。应该说,四面楚歌和拔旗易帜,确实让项羽的军队里面有不少人逃跑。但是相对于项羽的10万人来说,这逃跑的其实是少数。我为什么说是少数呢?因为最后项羽在突围以后。楚军因为群龙无首,被汉军基本捉光。
当时,汉军一共杀了楚军8万人,还有很多是没杀的。所以算起来,真正逃跑的,可能也就是几千人。项羽当时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他实在应该冷静分析,及时地处理这个问题。可是那时候他在干什么呢?他并没有出去巡查,并没有斩杀一个逃兵,以儆效尤。而是躲在军帐里,唱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种让人灰心丧气的歌。而且还和虞姬搞得缠绵悱恻,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好戏。
你是楚霸王啊,你还有数万人马呀,这些人还都对你忠心耿耿啊,你为什么要意气用事,丢掉这些兄弟们,只带了800人突围逃跑呢?你把兄弟们丢在那里,任由汉军宰杀,应该吗?可以说,项羽确实是严重的误判了他的军队对他的忠诚程度,因此当了逃兵。项羽最后逃到乌江边上,本来他还可以东山再起。可是因为一系列的误判,让他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绝望,最后拔剑自杀。(
参考资料:
《史记》)
在《英雄杀》闯关模式中的项羽,到底搭配什么技能才好?
搭配侠胆和兵仙,可以尽可能的发挥?西楚霸王?的巨大威力。谈及中国历史上最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的失败者,有且只有一个人:就是秦末天下的不败战神,?西楚霸王?项羽。尽管在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因为种种原因输给了他的对手,一代帝王?汉高祖?刘邦,但是史书从来不吝于对这位?霸王?致以崇高的敬意:比如说,太史公司马迁将他列为?本纪?之中。
历史上的项羽,除了?无敌?之名之外,还拥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恐怖武力,甚至被后世的文人士子誉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对项羽而言,还真不算?过誉?:项羽的武力,堪称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史的?最强?。昔日他在垓下武将,以短兵器应战汉军骑兵,手杀汉军数百人,无人敢与之争锋。细数历朝历代的正史,猛将莫过于此。
而腾讯出品的经典卡牌游戏《英雄杀》,一直致力于还原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策划人员在设计武将技能时,不光要充分考虑武将的民间形象,还要根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和正史原文?旁征博引?。这位天下无敌的?西楚霸王?,自然也就成了英雄杀策划组的主要还原对象。游戏中,项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武将技?霸王?,施展?杀?和?决斗?时,对方必须连出两张牌才能免疫伤害。
但是项羽最大的短板也很明显:不够灵活。这也是策划组充分考虑历史之后做出的决定。在闯关模式中,我们使用项羽,最需要弥补的就是他的应变能力。我们可以为项羽装备?侠胆?技能,让自己在没有伤害手牌的时候,还能够造成威胁;副技能采用韩信的?兵仙?,可以让我们能攻能守,从而?战无不胜?。
项羽和韩信在兵力相同的情况下正面打一仗谁会胜?
韩信和项羽是楚汉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家,名将,他们两个在中国军事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两位的军事水平,现在争论得很多。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战略对比:
首先是韩信的战略思想。韩信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被刘邦封为大将以后,韩信献出“三秦之策”。有人说献三秦之策是韩王信而不是韩信,但是我们从《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来比较一下,《韩信卢绾列传》记载的韩王信献策是“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集解文颖曰:“锋锐欲东向。”○索隐按:姚氏云“军中将士气锋”。韦昭曰“其气锋锐欲东也”),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说明了韩王信的策略不是三秦之策,而是东进之策。而《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八月,汉王从韩信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明显对应说明了此乃淮阴侯韩信非韩王信。再看“三秦之策”的可行性,刘邦在出三秦后,击破关中的亲项羽的章邯,包围其在废丘,很快占领了关中,说明韩信三秦战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韩信第二次战略策划就是北伐之策,虽然《史记》记载是刘邦命韩信北伐的,但是《汉书高祖本纪》、《汉书韩彭英卢列传》和《资治通鉴》都记载的是“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汉王许之。”再从《留侯世家》等张良的记载来看,张良在刘邦彭城之败后,劝建刘邦重用韩信,我们可以得出,可能刘邦和韩信都有北伐的战略构想,韩信提出自己北伐,刘邦准备北伐的开辟第二战场,张良也说韩信可独当一面,用韩信北伐就被确定下来。韩信北伐,破北方诸国,增强了汉王朝的势力,获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从战略上包围了项羽,牵制了项羽的兵力,更多次对荥阳的刘邦进行兵力补给。对刘邦灭楚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战略策划。
项羽的战略。项羽战略如何呢?我们先来看一看项羽的伐齐。当时是齐国叛乱,田荣自立为齐王,这时,项羽去攻击齐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项羽在击破田荣后,田荣被“平原民杀之”后就应该安抚降兵,但是他“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造成齐国第二次反叛。这时他继续消灭田横,也没错,但是项羽在“虽闻汉东,既击齐,欲遂破之而后击汉”,这就犯了大错了,当时刘邦已经势力极度壮大,项羽应该留部将攻击田横,自己主力去攻击刘邦,争取把刘邦控制在韩地以西,但是项羽没这么做,所以“汉王以故得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打下了彭城,项羽也只好回军击刘邦,齐地一样没有打下来,追兵刘邦也被韩信和刘邦击破,使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让刘邦有了韩地这样一个战略纵深,韩信北伐,补给彭越,都是从这里进行。项羽先攻田横后击汉的战略,本末倒置,实在低劣。
项羽在楚汉之争的战略,比起对手刘邦,更表现得不在一个档次。刘邦的韩信北伐和彭越骚扰项羽后方,使优势渐渐倒向了刘邦一方。刘邦知道自己的作战水平不如项羽,所以刘邦就紧抓荥阳、成皋这个战略要地,而且使韩信北伐,对项羽进行战略包围,又使彭越,对项羽的后方进行游击,使项羽兼顾不暇。项羽在对刘邦的攻击上虽然多次击败刘邦,甚至使刘邦输得很狼狈,但是对韩信北伐的牵制明显不够,对彭越的骚扰更是没有办法,自己一回击,反而使刘邦多次获得反攻荥阳这一战略要地的机会。刘邦依靠正确的战略,使项羽越打越弱,自己越战越强,最终迫使项羽不得不求和,最终被围垓下,兵败自杀。
从战略上来说,虽然他们没有战略上直接的争锋相对,但是韩信的战略从可行性和成果来说都是成功的,而项羽的战略是非常失败的,项羽远不如韩信。
战术对比。
韩信的著名大战有破魏、破代、破赵、袭齐、破齐楚联军、垓下围歼项羽等几次作战。可以看出,韩信用兵,正奇相间,多次以少胜多作战前,要对敌军有所了解,多次围歼敌军,活捉或击杀敌军主要将领,使敌军丧失继续作战的可能。韩信破魏,先了解敌军将领是谁,而后用“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流军,袭安邑”,最后击虏豹,一战灭国。进击代,正兵击破,又擒夏说,一战灭国。破赵,也是先了解敌军作战计划,了解陈馀没有用李左车之谋,才继续前进,作战时,诱敌深入,袭其军营,一战围歼赵国大军于泜水,斩成安君,禽赵王歇。又是一战灭国。袭齐,在郦食其说降齐国的情况下,一战袭破齐历下军,又围攻临淄,迫走齐王田广,田广只好向项羽求援,韩信又在潍水用计谋围歼20万齐楚联军,击杀项羽大将龙且,使项羽在兵力战略上都处于劣势。虽然齐国还有少数抵抗势力,但是已经造不成什么威胁,韩信甚至可以挥军南下围歼项羽。破项羽之战,韩信也是30万大军完胜项羽,将项羽团团包围在垓下,使其再没有翻身的可能。韩信用兵,作战前多次摸清敌军底细,知己知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多次诱敌而出,以奇兵破之,正站则稳扎稳打;而且以围歼敌军有生力量为主,不给敌人的再次反击的机会。
项羽的战绩有巨鹿之战、攻齐之战、彭城之战、反击彭越之战、固陵之战,也多次以少胜多,他的战术是快速用兵,迅速击破敌军的指挥系统,然后追击敌军,但是围歼战不多,击杀敌军主要将领次数也不多,这和项羽的战术方式分不开的。巨鹿之战,主要是击破了章邯,而包围王离,但是没有围歼章邯,而是靠赵高逼反了章邯,不算完胜。攻齐之战,击败了田荣,但是没有击杀他和田横,虽然田荣被平原民杀了,但是田横继续反楚,项羽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彭城之战,虽然击破诸侯联军,但是没有追击到刘邦,又被刘邦韩信在荥阳和附近的京、索击败,没能扩大战果。反击彭越,也只是击败彭越,也不能彻底消灭彭越,固陵击破刘邦,也对刘邦军伤害不大,项羽主要是以击破敌军为主,消灭敌军在次。所以他能多次打败敌人,却不能彻底消灭敌人,多次给了敌人可趁之机,实在是项羽战术的不足支出。
还有,韩信和项羽在垓下有一战,这一战基本没有战略上的对决了,只是战术的体现。我们来看一下。
这段记载只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了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以及《资治通鉴》都记载得很简略。这是《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正义二人韩信将也。纵兵击项羽也。以“纵”字为绝句。孔将军,蓼侯孔熙。费将军,费侯陈贺也)。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正义复,扶富反。乘犹登也,进也)。大败垓下。”
韩信布置了三十万大军,正对楚军,孔熙、陈贺两位韩信的部将分列左右,韩信指挥中路军。刘邦在韩信的后面,周勃和柴将军断后。应该说此战汉军的指挥是韩信,楚军指挥为项羽,汉军参与作战兵力为三十万,楚军越十万。士兵质量,韩信三十万为联军,韩信一个齐王不可能有三十万部队,韩信破齐楚联军才数完,过了不到一年,加之齐国还有局部的反抗,韩信自己的部队不会超过十万,其他的是联军,韩信指挥起来肯定不如自己训练的部队顺手。而且韩信自己的部队是赵地兵齐地兵,边打边募集训练的,素质肯定不如项羽的江东子弟兵。但是当时的汉军补给充足,楚军呢?《史记高祖本纪》没记载当时楚军情况,但是在固陵时,已经补给不足了,《史记项羽本纪》、《汉书》及《资治通鉴》都没记载垓下一战,记载的是“羽壁垓下,军少食尽”,统一起来看,应该是当时项羽补给不足,韩信在击败了项羽后,项羽退入垓下,兵少食尽,已经丧失作战能力了。楚军当时是粮食不足,战斗力有所削弱,但是还有哀兵之势,在固陵击败了汉军的优势兵力一次。总的说来,两军士兵能力差不多,主要是数量的差别。还有就是将领的水平。这一仗韩信是以多打少,占有优势,但是战斗的过程和两位名将的战术布置及指挥如何呢?韩信是以主力为中军,自己指挥,孔熙、陈贺两位自己的部将为左右队,肯定是为了保持指挥的统一性,刘邦和周勃、柴将军应该压阵,毕竟项羽指挥的楚军战斗力很强,而且有哀兵之势,韩信作为百战不殆的名将,肯定要考虑到了这点,布置足够数量的预备部队,防止项羽的拼死突围。而项羽的布阵呢?项羽兵力处于少数,肯定要集中一处,象他以前的以少胜多的大战一样,争取击破敌军指挥系统,使敌军指挥处于瘫痪状态(类试破王离和彭城之战)然后再消灭敌军部队或乘机突围,从战斗过程来看,也的确如此。战斗过程:韩信的中军率先进攻,不利,开始后退,作为左右队的孔熙陈贺部出击,截抑制住了楚军,楚军作战开始不利,这时,韩信的后退的主力中军开始反击,楚军受到致命的打击,总崩溃,退入垓下死守,兵少食尽(《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可以看出,韩信在战术上,是有诱敌深入的,“淮阴先合,不利,却”,是韩信先开始进攻,作战不利,后退,明显是自己后退的,因为如果是项羽指挥的楚军,项羽的楚军能击败韩信的主力中军,那么左右队的孔熙陈贺就能抑制住击败韩信主力中军的楚军反攻?明显不可能。再次,韩信中军一后退,楚军反击,作为两翼的孔熙陈贺在主力失败的情况下,就立即反攻,明显是在韩信的事先布置或授意之下。再说,要是韩信中军一开始就战败,怎么能很快在楚军“不利”的情况下,迅速反击,击溃楚军?综上三点,可以看出,韩信一开始就清楚了项羽集中力量准备中路击破韩信中军,打垮汉军的指挥的战术布置,所以主力聚集中路,在两翼布置抑制力量,先以进攻诱使项羽出击,自己假装撤退,在楚军进攻的时候,以两翼的部队牵制楚军,然后乘楚军分散兵力的时候,主力中军大举反击,击溃楚军。韩信在战术策划和过程指挥上,都完成得十分完美,项羽显然是上了韩信的当,战术上输给了韩信,战斗上也输给了韩信。
所以综合上述来看,项羽在战术上和韩信还是有差距的。韩信用兵,无迹可寻,正奇相间,知己知彼,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项羽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如韩信,在两人交手一仗,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数量下,战术策划也没能超过韩信,反被韩信算计,项羽的战术和指挥都很强,但是遇上战术和指挥都不压于他的对手的时候,他没有识破对手的战术,而且由于自己常用的攻击敌人指挥中心战术缺少变化被对手识破,加之对方指挥能力不在其之下,在对方优势兵力打击之下,完全失败。项羽战术缺点在没有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过多给敌人反击他的机会(田横、刘邦、彭越皆是如此),主要使用的攻击敌人指挥核心的战术缺少变化,完全以自己的指挥能力为依靠,当敌人识破他的战术意图并且指挥能力不压于他的时候,失败就到来了(垓下对韩信)。
指挥能力很难比较,韩信多指挥新兵杂兵,基本很少有自己长期带出来的部队,谋战居多;项羽虽然指挥是亲信子弟兵,但是多次打硬仗,所以两人指挥能力不好比,但是两人都是以少胜多的高手,指挥能力难分伯仲。
最后看战绩。项羽在从伯父项梁反秦,作为一个军事将领,立下不少战功,而且作为反秦联军的重要力量,打出了巨鹿之战,击败章邯,杀死王离,为消灭秦国立下最大的功劳。在楚汉时期,击走田荣,又已三万骑兵,袭破彭城,大败五十六万万诸侯联军,又多次击败刘邦,反击彭越,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破刘邦追兵于固陵。击败了如章邯、王离、刘邦、彭越等名将。
韩信,从破楚追兵于京、索开始,破魏、代、赵、齐等国,不战而降燕国,打出了奇袭魏国,井陉之战、袭破历下、潍水之战,垓下之战等经典大战。击败了龙且、项羽等名将,龙且有破英布之胜,又有被曹参所破,被韩信围歼之败,是大胜大败一类的将领。韩信虽然击败的名将和击败他们的次数不多,但是打仗不是看你打败的名将多少来看军事水平。至古用兵为首的“白韩李岳”其他三位,白起击败多少名将?李靖击败多少名将?岳飞击败多少名将(刘琦、韩世忠、吴氏兄弟都击败过金兀术)?所以拿击败多少名将来比较军事水平是很荒谬的。韩信破国,占楚汉之争的一多半,而且是各个消灭,还击败项羽(虽然是以多击少),项羽破敌,没能消灭章邯,刘邦多次打败,也没能消灭他,田荣,彭越也只是打败,甚至连田横都不能消灭,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远不如韩信,在破敌的手段上也不如韩信。战绩不能和韩信相比。
所以,我认为,韩信在战略、战术、和战绩上都超过项羽,指挥能力两人不相伯仲。所以历代兵家才会推崇用兵“白、韩、李、岳”为首,韩信无愧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家。
另外经常看见有人说“韩信和项羽以相同兵力一战会如何如何”,“韩信对项羽以少打多绝对如何如何的”,我认为没有打过,这样的说法很荒谬,要比也只有从两人军事水平来推测胜负的几率。不过我看好韩信。
垓下之战中,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呢?
之所以当年韩信要十面埋伏围困项羽还要留一个口子给项羽去网开一面,这其实并非是韩信想要将项羽放走,这其实是韩信他的一种战术手法。韩信他熟读兵书,他也知道《孙子兵法》中曾经说过,如果去围困敌军的话,一旦不给对方留下一个逃亡的地方,那么就可能会使得敌人对他的攻击是十分的抵抗的。
因此韩信当时虽然率领着30万的军队,但他仍然是要小心项羽去殊死一战的。而且项羽此次所带的十多万的军队都是项羽手中最精英的部队,可以说这也是项羽手中的主力部队,因此刘邦和韩信对此更是十分的小心有加。
除此以外,当时跟随项羽的人之中,虽然像范增这样的人已经离开了项羽,但是其他跟随着项羽的人仍然是有着不少的人才的,因此韩信就要小心那些人的计谋。韩信在作战时候也是将他的三十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自己去亲自带领一支去作为和项羽交战的主力部队。可以说韩信的这次阵容其实是规模十分大的,而且其又是攻守自如的。
韩信先是以少量的兵力引诱项羽向那边冲锋突破,但是这样的包围却是一圈又一圈,这也最终使得楚军变得疲惫了起来,这才使得韩信最后可以各个击破。而项羽也是在这样的乱军中去突围,最终这十万楚军打得只剩下800余人了。
王者荣耀五黑阵容,韩信黄忠兵线牵制拆塔战术
王者荣耀五黑阵容,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王者荣耀五黑阵容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王者荣耀五黑阵容相关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以黄忠、韩信为核心,快速清理兵线与摧毁防御塔的阵容,这套阵容可以保证己方获得兵线和经济的优势,利用黄忠快速摧毁防御塔的攻击,避开复杂的团战,直捣黄龙,将目标瞄准敌人水晶。
阵容推荐:韩信、黄忠、嬴政、项羽、雅典娜
阵容详解
打野:韩信
韩信能够在前期凭借其技能的高冷却和高机动性快速的获得敌我野区的经济,达到快速发育的目的,从而获得对敌人装备上的碾压。在这个阵容中,韩信需要在建立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四处带线,让经济优势转化为兵线优势,而不是频繁的参与情况复杂多变的团战,让经济优势白白浪费。当遇到少数敌人的时候,韩信可以利用一、二技能适当的进行消耗,密切关注小地图上所有敌人的动向,分析敌人队友是否有可能进行支援。韩信不要与人缠斗,防止被敌人围攻而被击杀。飘忽不定的位置还可以让敌人不敢轻易团战,韩信建立起的兵线优势能够帮助队友即便是团战失败也不会被敌人摧毁水晶,因为敌人需要将时间花费在清理兵线与等待兵线上,从而能够让队友有充足的时间复活并守塔。
中单:嬴政
嬴政能够快速的清理兵线,并且本身的输出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但在这个阵容中,嬴政需要与项羽一起进行二保一的战略,将敌人阻挡在黄忠的大招范围之外,让黄忠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进攻敌人的防御塔,从而获得整体上的优势。在黄忠开启大招的时候,嬴政可以呆在黄忠的身边释放一技能与大招,具有较高法术伤害并且位置固定的技能可以让嬴政将敌人阻挡在一定范围之外,望着被摧毁的防御塔而叹息。
射手:黄忠
黄忠在这个阵容中充当一个主要的角色,开启大招的黄忠能够在敌方防御塔之外攻击到防御塔。在项羽与嬴政的保护下,黄忠可以利用韩信创造出来的兵线优势针对敌人的防御塔疯狂输出。黄忠大招与嬴政的技能一旦衔接得当将没有敌人可以正面尝试其威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团战的发生,毕竟韩信需要在各个位置活动,一旦团战发生未必能够及时支援。而黄忠与嬴政的搭配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团战的发生,让黄忠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限度,既不会因为兵线不足而无法对防御塔大量输出,也不会因为敌方英雄的骚扰而无法专心的攻击敌人的防御塔。
辅助:项羽
项羽是一个具有击退技能的英雄,当敌人进入黄忠大招范围内,想要击杀黄忠时,项羽可以将敌人击退,保护黄忠的安全。而在前期发育的时候,项羽可以进入草丛帮助队友获取视野,防止被敌人偷袭而压制发育。同时,项羽的大招也具有较长较大的范围,能够让敌人不敢轻易的突进击杀黄忠。总而言之,项羽的存在是为了保护黄忠,以及帮助黄忠更好的攻击防御塔。
上单:雅典娜
雅典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英雄,在上路抗压能力非常强,同时被敌人击杀后也可以继续帮助队友获得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队友。而在后期,雅典娜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纠缠能力,可以四处游走,专门针对敌方落单英雄。一旦缠住敌人某个英雄,黄忠与项羽、嬴政可以摆出进攻的姿态,让敌人不敢分心。这时就为韩信挤出时间进行带线、推塔、击杀主宰暴君等行动。雅典娜可以牵制敌人,又可以切入敌人后排击杀脆皮英雄,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团战打法
先手开团形式:黄忠首先开启大招,嬴政将一技能放置在黄忠脚下,防止敌人突进,之后嬴政针对敌人密集的位置释放大招。韩信可以选择隐藏在附近的草丛中等待机会,击杀敌方的脆皮英雄。雅典娜可以在别的地方继续清理兵线,实施四一分推战略,项羽则可以利用一技能将突进想要击杀黄忠的敌人击退,黄忠则可以利用高爆机高攻速的普攻快速的消耗敌人,或是开启大招进攻敌方防御塔。
后手开团形式:在敌人率先发动团战,想要击杀己方脆皮,如黄忠与嬴政时,嬴政使用闪现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而黄忠可以先使用一技能加速,之后在敌人追击的路上放置二技能。韩信可以拖动小地图视野观察是否可以攻击敌方脆皮英雄,当没有机会的时候,韩信需要继续清理兵线,威胁敌人防御塔甚至是水晶来消除敌人团战的欲望。雅典娜则需要反复使用一、二技能来阻止敌人进一步追击。
总结:这个阵容在推塔分带上都有天然的优势,选择这个阵容,可以适当的减少打团的次数,多多分推带线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韩信30w没打赢项羽10w,兵力对调一下是不是能赢啊
韩信带兵带多少都打不赢项羽的,项羽擅长以少胜多,注意是擅长,兵多了也行;而韩信打仗注重人数(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楚汉争霸中韩信就是以兵力优势来拖住项羽的。一般韩信兵力不凑到比项羽多上几倍,基本不敢跟项羽打。在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都不敢轻易露面,害怕项羽发现汉方指挥部直接就打指挥部了(项羽偏重擒贼先擒王,如彭城之战,他以3万骑兵千里奔袭直取刘邦指挥部击败汉军联军56万。)。而且,韩信认为虽是十面埋伏,但其实最多只用五重就把项羽歼灭了,结果项羽一路连克数重,直冲韩信而去,最后因为他与骑兵拉太远距离,骑兵与步兵又拉太远距离,致使汉军将楚军分割,战局陷入一片混乱而不得不暂时退回。后来又深夜突围,汉军直到天亮才发觉。
若说项羽不会带兵,你让后世将领颜面何存?三年亡秦,分封天下,称霸诸侯,霸有天下者更有何人?只西楚霸王一人而!
以下为鸿门宴观点:
公元前206年的某一天,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请客吃饭,宴请对象是刘邦。
而实际上请客是假,杀刘邦是真。
可项羽最终却没能杀掉刘邦,反叫刘邦躲过一劫,成为日后与其逐鹿天下的一个强劲对手。
鸿门宴这场不同寻常的饭局被认为是项羽最大的败笔。假若项羽不心存仁念,而是对刘邦痛下杀手,那么历史必将易辙。但历史能重来吗?显然不能。对于鸿门宴项羽的做法,多数认为表现出项羽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和自负等弱点。也正是因为鸿门宴项羽放虎归山酿成了其最终自刎乌江的结局。可天下之势真的就在一场饭局之中而被决定?这未免太过荒谬了吧!纵然项羽最后失了天下,但他失天下的契机却也不会是鸿门宴。因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了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得渡过难关,仅此而已。从这点来看,项羽实际上是鸿门宴的赢家。
如果实在要找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失败,那估计就是他没能为自己除掉一个隐藏的祸患吧。于当时的情况来说,刘邦并没有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实力,所以项羽不杀刘邦算不上放虎归山,顶多算是放了一只狐狸,只不过那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一只在日后蜕变为虎的狐狸。所以说项羽失败在没有消除一个隐患,而不是目光短浅。“目光短浅”可以说是对项羽的一种抹黑。因为对前景,项羽早已有了对策。
我们之所以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做法是失败的,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洞悉后面剧情的角度上。我们知道刘邦会成长起来,知道项羽会失天下,知道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可问题是身在其中的项羽又如何知道结局?
所以鸿门宴最大的赢家是项羽,而刘邦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好了,今天关于“项羽和韩信怎么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项羽和韩信怎么搭配阵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