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幻想名将录姜维阵容搭配”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三国人物姓名、表字一览
刘备字玄德 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孙权字仲谋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乐进字文谦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渊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达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刘晔字子阳
孙乾字公佑 简雍字宪和 糜竺字子仲 满宠字伯宁 吕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文则 马超字孟起 孙坚字文台 孙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祖茂字大荣 朱治字君理 吕范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张昭字子布
张纮字子纲 太史慈字子义 蒋钦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陈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袭字元代 许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陈登字元龙 鲁肃字子敬 诸葛瑾字子瑜 顾雍字元叹 张郃字隽乂 许攸字子远 贾诩字文和 司马懿字仲达 文聘字仲业 魏延字文长 徐庶字元直
黄忠字汉升 庞统字士元 严畯字曼才 陆绩字公纪 张温字惠恕 骆统字公绪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渊 步骘字子山 甘宁字兴霸
吕蒙字子明 陆逊字伯言 凌统字公绩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蒋琬字公琰
刘禅字公嗣 廖化字元俭 薛综字敬文 程秉字德枢 朱桓字休穆 蒋干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陈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阚泽字德润 陈震字孝起 伊籍字机伯
庞德字令明 张松字永年 杨修字德祖 陈群字长文 法正字孝直 孟达字子庆
关兴字安国 曹休字文烈 孙翊字叔弼 孙匡字季佐 孙朗字早安 孙韶字公礼
孙静字幼台 黄权字公衡 刘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费祎字文伟
傅巽字公悌 刘馥字元颖 张既字德容 李严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谯周字允南 傅干字彦才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管恪字公明 耿纪字季行 左慈字无放 吉邈字文然 吉穆字思然
赵咨字德度 孙桓字叔武 孙皎字叔明 邓芝字伯苗 刘永字公寿 刘理字奉孝
丁仪字正礼 丁廙字敬礼 祢衡字正平 吉太字称平 华佗字元化 王连字文仪
吕凯字寄平 姜维字伯约 曹睿字元仲 夏侯茂字子休 郭淮字伯济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诸葛恪字元逊 王双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预字德艳
司马师字子元 司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惠字稚权
夏侯和字义权 曹芳字兰卿 何晏字平叔 邓飏字玄茂 李胜字公昭 丁谧字彦静
毕轨字昭先 桓范字元则 钟会字士季 邓艾字士载 诸葛瞻字思远 曹髦字彦士
曹奂字景明 毋丘俭字仲恭 贾充字公闾 孙峻字子远 孙綝字子通 孙休字子烈
孙皓字元宗 诸葛诞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刘协字伯和 董卓字仲颖 吕布字奉先
丁原字建阳 伍孚字德瑜 陈宫字公台 袁绍字本初 袁术字公路 郑玄字康成
孔融字文举 陶谦字恭祖 刘表字景升 蒯越字异度 蒯良字子柔 陈翔字仲麟
范谤字孟博 孔昱字世元 范康字仲真 檀敷字文友 张俭字元节 岑眰字公孝
刘繇字正礼 审配字正南 袁谭字显思 袁熙字显奕 袁尚字显甫 刘璋字季玉
马腾字寿成 司马徽字德操 杨阜字义山 胡邈字敬才 逢纪字元图 张裔字君嗣
庞德公字山民 蔡邕字伯喈 田畴字子泰 韩遂字文约 马钧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黄琬字子琰 张鲁字公祺 陈珪字汉瑜 秦朗字元明 刘焉字君郎 刘岱字公山
华歆字子鱼 何进字遂高 卢植字子干 山涛字巨源 王朗字景兴 管宁字幼安
淳于琼字仲简 金祎字德伟
三国时期齐名人物一览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龙尾)管宁
二张:张昭、张纮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卫烈
曹魏三征:王、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X畴
四大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
魏五子: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郃
五荀: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八及:陈翔、翟超、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名将姜维的武器是什么
姜维是 三国 著名的将领,也是诸葛亮的徒弟,那么姜维的武器是什么?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姜维的武器,希望对你有帮助!
姜维的武器
姜维,诸葛亮的徒弟,谋略双全。人物 自然 不用过多笔墨,说是家喻户晓也不为过。在三国那个年代,人们都是使用冷兵器,何为冷兵器?就是刀枪剑戟。但是这里的枪指的是长枪,而不是现在的手枪机枪。而姜维的武器是什么?这里边是有一些学问的。
姜维当初的武器是长枪,只不过古代的枪也不止一种,有许许多多的分类。中国古代十大名枪:霸王枪、龙胆亮银枪、火龙枪、梅花枪、沥泉枪、虎头湛金枪、神威烈水枪、五虎断魂枪、绿沉枪、芦叶枪。种类如此之多,至于姜维的武器。查阅众多 历史 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绿沉枪。全名应叫做:天燮绿沉枪。
水浒好汉双枪将董平的配兵为绿沉双枪。可见在历史资料中,绿沉枪乃是枪中上品。历史上用长枪的人不在少数,我们大家熟悉的名将还有:赵云赵子龙,岳飞等等。
而至于绿沉枪的解释,资料中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绿沉?二字为竹名,用绿沉竹制成的长枪,宋赵德麟《侯鲭录》云:?绿沉事,人多不知;第二种是说用绿色作为装饰的长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四:?《北史》:隋文帝赐大渊绿沉枪,甲兽文具装。这里指的是枪用绿色来装饰,所以用绿沉来命名,相同道理的还有古代的驽,古代驽的装饰是**,所以驽一般称为?黄间。?所以可以把绿沉理解为绿色的装饰;第三种说法是用精铁制成的枪,精钢寒铁铸就,枪身长一丈一,重六十八斤,至今为止最后一种说法也是认同最多的。
所以姜维的武器,我们可以确定是绿沉枪。但是详细的资料,我们也无从得知。把答案留给历史吧。
姜维是个有才能的人吗
姜维在历史上是真的很有才能吗?那么姜维的师傅是谁?野史上只记载姜维12岁从军,是个少年英雄而且文武双全,那么他的师傅是谁呢?
姜维12岁那年正是公元214年,那年春天马超向张鲁借兵会同韩遂进攻凉州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击败了祁山守将姜叙,姜叙手下第一武将姜囧孤身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杀,他的儿子姜维此时12岁愤然从军。
公元214年夏天,马超被驻守长安的贾诩派夏侯渊、张郃二人击败,姜维就在曹魏军中。五月,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北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将甘宁、吕蒙则率精锐随后为继,击退曹魏大将张辽。
公元214年秋天,荀攸跟随曹操出征,在征讨孙权路上时于途中病死。几乎同时,决策于帷幄之中的凤雏庞统也因故战死,群雄刘备率军至成都,刘璋投降,刘备成为益州之主。
公元214年冬天,姜维跟随曹魏大将夏侯渊斩杀割据凉州(今甘肃张家川)的宋建,从兴国(今甘肃秦安北)进兵,攻进讨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诸羌,诸羌皆降,姜维就是这一时期号幼骐的!
姜维的老婆文鸳生平简介
姜维的老婆名叫文鸳,小名阿鸳。算得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夫人,文鸳的文辞且藻丽,还会 书法 ,写的一手让人称赞好看的字。三国时期,文鸳在当时的官位属于将军夫人,她和姜维在很小的时候,双方父母就为他们两个订了亲事的,有青梅竹马之意。
姜维的老婆也同样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猛将也是一名女将,她的武功很不错的,和她的父亲不相上下。至于文鸳夫人的容貌那可谓是端庄秀丽,另外全是上下还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气势。姜维老婆文鸳的父亲名叫文钦,文钦是三国时期魏扬州的刺史大人。而母亲的身份却是不详细的。就连三国演义中也没有过多的展示,应该是一位 居家 不经世事的好夫人而已。姜维的老婆有两个弟弟,分别的文鸯和文虎。弟弟文鸯和她是鸾凤女兄,文鸯在三国时期是的职位是魏护东夷校尉、高丽总管、关内侯。而另外一个弟弟文虎,那更是了不起的啊,他有万夫莫当的勇气。在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一个人骑马上阵摄敌人,吓退侵犯的雄兵!在司马师的大寨里英勇的往来冲杀,而且吓退司马师,还让他的眼珠迸出来。
其实是姜维老婆的弟弟文鸯,并不是姜维的老婆文鸳。姜维的老婆和姜维此生都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叫姜霞的女儿。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表示,姜维的老婆文鸳,曾经协助丈夫姜维据起义回复蜀国,但是因为有小人告密,文鸳在兵败的时候被杀害。
猜你感 兴趣 :
1. 三国名将赵云什么时候出生的
2. 三国名将姜维
3. 三国蜀国名将姜维的资料
4. 三国名将甘宁字是什么
乱轰三国志武将怎么获得
乱轰三国志武将怎么获得武将获得方法详细介绍,在乱轰三国志手游中武将怎么获得咧,小编带大家了解下武将的获得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武将获得方法介绍:
吕布(骑)酒馆、随机名将录、VIP9特权礼包送1个、VIP12特权礼包送3个
关羽(盾)酒馆、随机名将录、开服7天累计充值活动
曹操(盾)酒馆、随机名将录
张辽(枪)酒馆、随机名将录
赵云(枪)酒馆、随机名将录
张飞(枪)酒馆、随机名将录
张郃(枪)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威望商店、开服7天签到活动第二天送
周泰(盾)酒馆、随机名将录
太史慈(枪)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姜维(弓)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首充礼包、开服7天充值活动188元
孙尚香(弓)酒馆、随机名将录、名声商店
颜良(骑)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威望商店
夏侯渊(骑)酒馆、随机名将录、威望商店
贾诩(弓)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孙坚(盾)酒馆、随机名将录
许褚(盾)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刘备(盾)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貂蝉(弓)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甄姬(弓)酒馆、随机名将录、名声商店
文丑(骑)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名声商店
华雄(骑)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名声商店
魏延(盾)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名声商店
董卓(盾)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名声商店
陈宫(盾)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威望商店
李儒(弓)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威望商店
沮授(弓)酒馆、随机名将录、威望商店
张角(弓)酒馆、随机名将录、钦点名将录
蔡文姬(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系统初始武将
华佗(弓)酒馆、随机良才录、名声商店
乐进(骑)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威望商店、系统初始武将
黄盖(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系统初始武将
关平(枪)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威望商店、系统初始武将
关银屏(盾)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威望商店、系统初始武将
王异(枪)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
左慈(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
袁绍(枪)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
曹性(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
张燕(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
鲍三娘(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
吕玲绮(弓)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名声商店
关兴(盾)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威望商店
张苞(盾)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威望商店
张梁(盾)酒馆、随机良才录、钦点良才录
各版本下的最强阵容 少年三国志最强阵容盘点
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
作为一款让玩家一边辛苦折腾阵容一边还甘之如饴的游戏,阵容的调整变化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版本不同,强势阵容也始终不同,作为一个三年老玩家,我对各个版本下强度爆表堪称?当爹?的阵容,一直记忆犹新,接下来,还请各位跟我一起,重新回忆那些已经湮没在历史中的各版本?最强阵容?。
一、极限培养,所向披靡
时间:游戏初期
早在游戏初期,大部分玩家对如何合理培养,其实还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在这阶段,很多玩家甚至都还只是刚接触卡牌手游,因此,有了资源以后,往往只是随意培养?反正战力提升就够了。
由于资源有限,外加属性的攻防是线性计算,渐渐有玩家发现,如果把所有资源全力给一个主力武将培养,该武将的属性会堆积到一个恐怖的境地,甚至对手会打不动自己!而自己这个极限培养的武将,由于属性碾压,可以轻松1打6!由此开启了极限培养的时代持续至今,乃至可以延续到之后;当时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分辨出一个玩家是否会玩。
二、张角闪避流,绿帽子战术
时间:2015年上半年
早在很久之前,高闪避一直都是群雄的重要特色,而这一特色,在游戏早期被张角发挥的淋漓尽致,一直至今,张角依然是人气最高的橙将之一。
绿帽子战术,就是在当时那个时期衍生出来的一项群雄专属战术。不得不说,在当时那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版本,想出这个战术的人,真的是个人才?
该战术的核心,在于装备的精炼规则。少三的装备,精炼帽子后,会增加闪避率,而绿色装备作为最低级的装备,精炼需要的精炼石是最低的,但是获得的闪避值,却跟别的高品级装备没有区别,这就导致了,通过全体绿帽子,你可以花费很少的代价,给所有的武将额外堆出大量的闪避,配合群雄本身的闪避光环,直接闪避高到让对手绝望?要知道,在当时版本,资源十分匮乏,利用绿帽子玩法,可以舍弃一定的属性,获得高额的闪避值,十分划算!
那么绿帽子张角闪避流在当时到底多强呢?本身张角就是一个极其出色的主力橙将,高伤害系数、带控制,配合高闪避,一场战斗打下来,闪避几率极高,严重破坏了对手的体验?还记得贴吧有一张十分火的图,关羽超合击过来,6个绿字闪避?
当然,由于这个玩法过强,最终官方进行了修改,对闪避增加了上限,闪避率到了50%以后,就不生效了,张角闪避流由此开始没落,但其带来的影响,依旧深远。甚至由绿帽子战术所启发的全民绿装战术,至今还存在,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三、极限主角,红装升星
时间:2015年8月
早在2015年6-7月份,主角的第一批红时装开放,同时推出了宠物玩法,宠物的攻击/回血效果与主角攻击力挂钩,这是当时背景。
随后,由于大家的银两逐渐溢出,8月份开放了红装升星,玩家可消耗银两与红装碎片,给红装升星增加攻、防、血。这意味着,极限培养武将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当时,随着宠物玩法的出现,蓝色踏雪鹿由于成本低、可回血,跟极限主角配合很好,很多玩家这个时候就想了,干脆把所有属性堆给主角,接着穿上于吉时装去报复社会吧!结果试了以后,发现配合于吉时装最高的技能伤害系数、以及主角的高属性、装备升星带来的更进一步的极限培养、踏雪鹿回血,种种因素下,直接成为当时的最强PK阵容。
于吉时装技能系数本身就最高,主角属性又强,当时阵容基本大家都会把主角放在1号位置,于吉时装只打一个人的特点,伴随着红腰带生命之光的效果,反而成了一个大优势。两边主力互锤,剩下5个对面的二五仔给于吉主角回血,再加上踏雪鹿回血续航?
最后一大堆人为了PK,直接开始都这么搞,要知道当时版本主角无法重生,极限主角以后,资源不好打,副本难推,可以说是一条为了PK放弃其他玩法的不归路,可依然有大批人为了PK前仆后继,可以看出当时这个玩法有多强~要知道,当时每日做百战沙场任务时,大家看到于吉时装的主角,哪怕战力高出对面很多,都尽量绕着走。
四、曹魏二人转,化神版本
时间:2015年10月
终于到了化神版本,这真是一个令无数人称道怀念的版本。
在那个版本下,开放了武将化神,不少橙将咸鱼翻身,一跃成为主力武将,红张角、红赵云、红郭嘉,都是当时的大热门玩法。红张角重出江湖,在当时好好的情怀了一波。红赵云高系数+回怒+减攻击,捅起人来不讲道理。而红郭嘉,是当时最强的橙将。
曹魏二人转,指的就是曹操+红郭嘉。郭嘉化神突9后,血量大幅度增加,同时回2怒由1个人变成了2个,这就是质变!也是曹魏二人转永动机源泉!
在当时情况下,基本大家资源只够培养1-2个武将,正常情况下,都是第一回合曹操出手控制+BUFF,己方4个光环武将被对面主力一回合清掉,接着郭嘉完美把怒气恢复给自己与曹操。这个套路集伤害、加BUFF(提升命中+残暴)、控制(减怒气)、续航(加怒气)、回血为一体,可以说在当时情况下已经是最完美的机制了!也令人玩起来十分舒服,无论PK、打副本,都有着极好的体验,非常完美!
不仅如此,那年的双十一,红宠魔龙投放,强势的减怒气机制,配合魏国减怒气,在PK时直接让人恶心的不行,连一向以高怒气著称的蜀国关羽,在先手超合击以后,都被断了后续怒气,更别说别的阵营了,后手变成高级步兵全程平砍可真不是说笑~
可能只是简单的描述,新玩家还体会不到有多强势,那就这么说吧,V9的曹魏二人转,可以吊打加强前的V10的蜀国、吴国,越战V11的群雄?这已经是十分可怕的情况了。
化神版本下,郭嘉的影响力还不止于此,再到后面,干脆很多高战为了打赤壁,直接极限主角+郭嘉,利用主角的高属性与郭嘉的高辅助能力,都打出了不错的名次~
五、吴国免伤灼烧流(红宠版本)
时间:2015年12月
可能是曹魏二人转实在太强,策划也看到了其他阵营的窘迫,因此在当时,对其他阵营的主力武将,纷纷做了一波加强,大名鼎鼎的蜀国金钟罩,就是当时的产物。而第二只红宠火凤,也在同一时间推出。
吴国的灼烧能力,在加强后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配合还没正式投放就获得了一次加强的火凤,直接就由质变引发了量变!
同时,大家熟悉的将灵玩法,也在当时出现,在那个背景下,蜀国人气高,人数一直多;魏国由于版本强势,人数也多;吴国平民玩不起;群雄太弱,这哥俩几乎无人问津,这也导致了在版本初期,几乎全民都在堆抗灭蜀魏,吴国根本没有人去针对!
以上各种因素影响下,高星火凤外加极限培养的周瑜小乔,在高V玩家手中产生了可怕的效果,免伤灼烧流玩法的雏形也产生。灼烧稳定的高额总伤害+高免伤+抗灭优势,使吴国虽然小众,可实际PK的效果丝毫不含糊,越战乃家常便饭,朋友当时4E战力的免伤流吴国,跨2个V吊着打群雄?(又是群雄)就算是魏国,面对当时的吴国也十分难受,真的是耗不过~除了关羽金钟罩以外,吴国在当时几乎没有天敌~就算关羽,由于三兄弟拖家带口,死了副将断了罩子也一样不好打。
六、双左慈、?蜀国后期无敌?(神兵战马饕餮版本)
时间:2016年上旬
这个时间跨度稍微大一点,主要存在两种超强的玩法,这里干脆放在一起说。
首先就是双左慈玩法,源自于左慈时装的出现,再加上闪避回怒马、饕餮的出现。高战玩家逐渐开发出了魏群混搭双左慈这一恶心人的玩法。这套战术,恶心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
就跟炉石传说的牧师一样,我们搭配阵容与卡组,最终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赢,我们的目的,是破坏对手的游戏体验,对手的游戏体验越差,我们越开心?你别说!玩起来真的非常有意思!让对手有力使不出,慢慢平砍结束战斗,这种暗搓搓的小心思,虽说有点阴暗?但是真的好爽啊!
双左慈叠闪避+控制打怒气,华佗清理状态,曹操郭嘉组合提供控制+回复,再来个袁绍阵营回怒+上BUFF加攻击,整套体系就齐活了。搭配当时刚出的蓝色战马白鹤、紫色战马赤紫驹,闪避回怒气,以及红色宠物白色或者压血线持久战神器饕餮,每次打起来那叫一个开心~
双左慈玩法,在当时版本下,毕竟成本较高,相对小众,属于少部分人的快乐,但是由于王者争霸当时就已经有了,很多时候,贴吧里经常能看到吧友们对巅峰对决中双左慈战斗录像的讨论。
说完双左慈,就轮到?蜀国后期无敌?了,这是一个蜀吹与蜀黑都会用来调侃的梗。简单来说,关羽三兄弟培养好了以后,战斗力确实很强,金钟罩不变应对万变。外加诸葛1号强行控制,可以说哪怕是老区咸鱼,在当时都可以依靠这一玩法去教育新区低战土豪。
但是问题也来了,蜀国由于需要培养三兄弟,培养周期极其漫长,很多平民的培养速度,压根跟不上新道具的投放速度,这使得蜀国培养成型后期无敌这句话,就好像是一张大饼一样,永远也吃不到?张飞刘备随便死一个,蜀国战术体系就被破,十分难受。
话说回来,虽然缺点很明显,但是高战成型以后的蜀国,真的是为所欲为。三兄弟搭配诸葛+姜维稳定控制前排,打两波爆发以后压制血线,饕餮直接斩杀!诸葛+周瑜光环,战力全阵容第一,稳定先手控,配合高星绝影马,单诸葛也有70%以上的控制率~而且叛军优势极大,关羽永动机打叛军,威力无穷~
七、双吕布一波流(金宠版本)
时间:2016年10月
早在16年初神兵版本时,双吕布一波流就已经出现,不过不算特别强势。随后推出了赤兔马,当时新区极限吕布就已经显出威力,接着到了十月份,推出了踏天玩法以及金宠以后,吕布的爆发能力简直骇人听闻!其关键在于金宠护佑大幅度提升了主力武将的属性,让单个的吕布,都有了清场的能力,更不要说主角穿上吕布时装补刀了。
整套玩法应该是所有玩法里最简单的了,就是极限堆双吕布的伤害,光环搭配周瑜、董卓之类的攻击、残暴光环,生存完全不考虑,只要第一回合出手那一下的爆发!给2号位主角再来个橙色战马白马保证不被控制减怒进行补刀就足够了。
别的不敢说,纵观整个少三历史,金宠版本的双吕布一波流,可以说是所有版本、所有阵容里最爽快的玩法,不像现在磨磨唧唧打个半天,1回合出手就见分晓,最多2回合补个刀~那种全屏秒杀的爽快感,玩起来是真的很带劲。
话说回来,当初双吕布一波流为何说骇人听闻呢,很简单,就是爆发超高,让吕布终于真正意义上展现出了三国第一猛将的风采!开局出手超合击,能把同水平的对手直接打的就剩下一个残血主力,副将都很难站得住!注意,这里说的是同培养水平?而所需要的硬件,其实并不高,只需要有高星金宠用来护佑就行,哪怕之前的各种战马、踏天都不怎么去搞,凭借一个高星金宠,都可以逆袭。我们军团当时有个群雄,从神兵战马版本开始,几乎都没怎么太充值,金宠版本趁机充值了一波搞了一个高星火神用来护佑,直接瞬间逆袭,依靠一波流可怕的秒人能力,强行把一直充值的对手吊打,大呼过瘾!
奈何,由于版本更迭,培养加深,大家的生存能力慢慢获得了加强,一波流后劲不足的缺点慢慢显现,一直到后续的火凤版本、名将版本,肆虐了半年的一波流终于落下了帷幕,泯然众人矣。
八、吴国免伤灼烧流(吉神版本)
时间:2017年春节
在去年春节这个时间节点上,免伤吴国昙花一现般崛起了,现在想想,原因有两点:
1当时最强的金宠吉神出现;
2免伤吴国克制群雄一波流。
通过前文,大家也了解到了群雄一波流是多么的强势,原因在于金宠护佑导致攻击属性吹气一般膨胀。而吴国免伤流一直以来对吕布克制关系就很明显,因为免伤堆高了以后,就算你攻击再高,被百分比减免了以后,最终实际伤害结果都不会太高。群雄的命根子就是爆发,一旦爆发能力受限,那么直接就会变疲软无力。不仅如此,春节时推出的新金宠吉神火凤,其输出能力爆表,火盾又攻守兼备,总体表现远超当时一切宠物,连带着把吴国给捧了起来!
以大家熟知的咩咩而言,在当时版本一直用双吕布阵容纵横驰骋无往不利,结果吉神出来以后,发现以前随便吊打的战力属性差距很大的吴国,都可以依靠吉神有几率对她进行越战,足以说明当时吉神的可怕。
虽然吉神很强,但是其实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毕竟成本较高,吴国一直以来想玩好都需要极高的门槛,投入较大,再加上后续新版本很快就到来,因此吉神的强势,其实并没有持续很久,所以说是昙花一现。
九、蜀王二人转(金时装版本)
时间:2017年上旬
一直以来,蜀国玩家的怨念就是:辣鸡张飞太脆了!能不能给关羽改成双人合击?最后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这么一个阵容玩法,下到平民,上到土豪,都能玩,还能玩的很好,那么我一定会告诉你,去玩蜀王吧!
17年初,金时装正式开放,正式投放前,大家其实心里都嘀咕,因为仅从一开始公布的数据上看,魏国时装属性最好,蜀国时装属性最差,一时之间,孰强孰弱吵闹不休,在当时只有少数人意识到,主角天生的高属性,配合双人合击的蜀王金时装,将会多么强势。
果不其然,大约过了一段时间后,蜀王二人转的玩法被开发了出来,并在贴吧配套公布了大量的心得、攻略与越战结果,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之前喷蜀王太弱的人只得闭嘴,各路观望的玩家立刻下定决心玩蜀王,玩了以后发现真的好强!遂吸引更多人加入?
简单概括,该玩法思路就是主角蜀王时装,搭配2核刘备、3核小乔辅助。主角带的卢马。由于蜀王金钟罩、回怒气、给自身加BUFF,输出能力完全足够,输出环境也十分优秀,在当时无视罩子的控制技能很少,而且只有5星宠物的持续伤害技能才能无视盾叠上BUFF伤害,这在平民间战斗真的是无往不利!刘备天生高免伤,给个双减神兵就能站住,治疗量也大;小乔本身也有减伤,也容易站得住,回血的同时还给蜀王提供总攻击加成的BUFF,蜀王再带个的卢回血?那场景没见过的可以感受一下。
基本上蜀王二人转可以说是对平民最友好的玩法,非常适合平民核心少的实际情况,而且叛军、副本的表现十分优秀,当时的九州副本,群雄累死累活打不过第十关,换了蜀王可以轻松过12关?
仔细算算,恐怕蜀王玩法是持续时间最久、最坚挺的玩法了,出了天金搭配黄月英一样玩,最后直到水镜版本被蜀霸取代?等等,怎么还是蜀?!
十、天金孙尚香(天金版本)
时间:2017年9月
天金版本,4国女将出场。光环第一的甄姬(新区很强);全民辅助的蔡文姬、黄月英;以及最暴力的孙尚香;各有特色。而在这个版本下,最引人瞩目的,无疑就是孙尚香。
吴国一直以来都属于高投入,高回报的类型,依靠灼烧带来的固定伤害,在每个版本成型后,都十分强势,虽然对平民不够友好,但是高战就没有这个限制了。孙尚香的出现,使得吴国爆发不足的缺点得到了补足,甚至可以说直接让吴国继孙坚没落以后有了点杀人的能力?
去年9月,恰好出了赤壁,巅峰赛场16强里,一大半吴国孙尚香,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本身就有高额的总持续伤害,再加上了惊人的点杀能力,大家都不傻,相对于更适合平民的黄月英,孙尚香成了土豪必备。
十一、蜀群混搭,南华水镜(第一批暗金武将版本)
时间:2018年2月
其实就是几个月前的事情,大家想必记忆犹新。暗金武将首次出现,开始的时候,大家纷纷被各个炫酷的技能看花了眼。压抑已久的群雄看着南华老仙那霸气的技能,纷纷高呼南华老仙法力无边!技能相对朴素的水镜先生,只有少数人通过水镜先生的高系数神意技,意识到这货其实不简单。这一景象跟一年前金时装刚出来的时候,何其相似。
最后暗金武将正式推出,大家才正式发现,原来最后的幕后BOSS,是水镜先生?
水镜之所以PK最强,还是在于其关键性的神意技。在控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神意技作为当时刚出现的新机制,没有什么太多的天敌存在,哪怕紧接着出了瑞神反制神意技,聪明的玩家也通过调整攻击力的方式把别的主力武将攻击力堆到最高,去当避雷针来主动接瑞神的控制。
水镜的神意技伤害系数高的吓人,还能将对手的主力冰冻(减治疗、控制禁神意技),实战十分强势,更不说水镜超高的免伤、实用的神意技。甚至到了目前版本下,水镜依然可以作为主力武将来使用!
由于将灵的统一性,南华与水镜均属于物攻,外加南华的叛军BOSS效果超强,0星南华都有着极高的作用,因此蜀群混搭成为了当时的主流玩法。PK时,南华伏羲符加BUFF辅助,水镜输出控制;叛军时,南华秒天秒地,真的是美滋滋~
十二、暗金曹操,全民抗暴
时间:2018年5月
其实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最近第二批暗金武将终于出了,老红将终于能拿出来用,其实还算不错,而且跟之前水镜那一波比起来,这次平衡性感觉相对还好点。
凭借新机制指挥,魏国毫无疑问成了全民辅助。带了伏羲符的1号曹操本身控制、反制能力就不错,外加指挥抗暴2回合,可以有效针对鬼神吕布与武圣关羽的必暴,虽说2回合很短,名将局几乎无用,但是也能发挥关键性作用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有人觉得3星关羽的指挥技能很强吗,我魏吴混搭的组合,多次被魏蜀混搭的关羽+水镜拖到名将局翻盘,配合暗金马,这个指挥回血简直不要太恶心?
尾声
三国最后的名将到底是谁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然而直到三国末期,随着一个个老一辈“革命家”的去世,出现人才凋零的局面,蜀汉尤甚。曹魏和孙吴还不算严重,蜀汉自诸葛亮死后,朝堂一片衰败,已是落日黄昏。
三国蜀汉姜维?
说起蜀汉的最后一位名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是姜维,毕竟他是蜀汉王朝最后一位执牛耳者。当然有人会说,陈寿不是在《诸葛亮传》里讲了诸葛瞻和辅国大将军董厥并平尚书事吗?在《宗预传》里也说诸葛瞻“初统朝事”。
其实姜维在蒋琬去世的第二年和费祎一起录尚书事,而“录尚书事”的权力要比“平尚书事”大一点。所谓“录”是参与决事的意思,而“平”是参与谋议,所以诸葛瞻和董厥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今天政治局委员,姜维就是政治局常委。
当然这些不重要,并不是成为名将的条件。从姜维的生平事迹来看,他并没有挑起蜀汉的大梁,更没有发动一次对蜀汉王朝起决定性的战役。其实姜维很无奈,他继承诸葛亮“恢复中原”的志向,苦苦维持北伐大计,也相当辛苦。
其实姜维的失败也正是多次用兵曹魏,对于蜀汉王朝来说,经济和政治压力都非常大,但是他却屡次兴兵。我用一句话评判姜维,就是“志大而无良策,兴兵而无大功”,造成众官僚和老百姓的怨言,在国家政策上出现失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姜维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功劳。据史书记载统计,姜维对曹魏发动了大小共十一次战役,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无功而返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由此可见,姜维功劳还不小,更何况曹魏与姜维对阵的统帅有:司马昭、郭淮、陈泰、司马望、邓艾、王经等等,即使姜维有三头六臂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然而对蜀汉的国力来说,姜维输不起。很多人都说蜀汉没有人才,都是诸葛亮的错,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办一个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专门为蜀汉军队提供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嘛!其实蜀汉后期的人才并不少,诸葛亮死后有王平、马忠、张翼、吴懿、张嶷,这些人绝对镇守一方的军事人才。由于刘禅不务正业的缘故,诸葛亮遗留下来的人才去世后,其他人大都“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蜀汉王朝最后一位名将姓罗名宪,字令则,荆州襄阳人。严格意义来讲,姜维确实是最后的名将,因为罗宪的战绩是在蜀汉灭亡之后。由于罗宪的传记在《晋书》里,一般被认为是晋将,不过他毕竟是蜀汉遗臣,如果他能得到重用,接替姜维应该不成问题。
罗宪十三岁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很早就出名了,作为神童,不想出名都难。罗宪父亲叫罗蒙,蜀汉的广汉太守,除了给罗宪带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帮助。每当益州的名士说起罗蒙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哦,就是罗宪他爹嘛。
由于名声在外,于是罗宪就拜当时的益州大儒谯周为老师,而谯周的门人都称罗宪是子贡。这个子贡是谁呢?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不仅学问渊博,而且还是鲁国和魏国的宰相,政绩斐然,在外交方面得心应手。既然罗宪被誉为“当代子贡”,那也得拿出真本事,才能博得大家心服口服嘛。
蜀汉朝廷任命罗宪为太子舍人和宣信校尉,史书上记载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出使吴国,并且在吴国也打响了名气,“吴人称焉”。罗宪性格严整,高风亮节,当时黄皓干预朝政,很多人都依附黄皓,比如说陈祗、阎宇这些人,罗宪根本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虽然说黄皓很难整到姜维这样的大人物,但罗宪还是很容易的,毕竟官小职微。黄皓把罗宪从中央朝廷贬到了边疆,当然蜀汉的边疆也就是当时的益州边界线,官职也还不算小,巴东太守。不过黄皓还是在罗宪身边安排了一个管他的人,大将军阎宇督巴东,罗宪为领军,再大的官也只是个二把手。
黄皓等反动势力虽然非常的猖獗,但要想绊倒他们还是要等机会。然而这个机会不是刘禅推动的,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伐蜀,镇守巴东的阎宇被召回成都,罗宪成功扶正,留下他镇守永安。后来邓艾下江油,直逼成都,长江沿线郡县的长官纷纷弃城逃跑。
老大也不是那么好当,当前形势不明,全城将士的命运都掌握在罗宪手中,而且他还要顾及到国家的福祸。罗宪不是一个犹豫不决的人,他拔出宝剑,手起刀落,逃跑的人倒在了血泊之中,正是罗宪这种胆气,压住了将士和百姓的恐慌。
有消息传来,刘禅在成都投降了邓艾,罗宪在永安驿站集结兵马,枕戈待旦。吴国听说蜀汉灭亡,立刻派出部队抢夺邓艾的果实,建平太守盛曼带兵到永安城下,声称援救蜀汉,其实就是想占领巴东,罗宪当然不会上当。
罗宪义正言辞的对盛曼说:“大汉朝正直倾覆,吴国作为邻邦,不体恤我们的难处,反而派兵进攻我们的城池,我宁愿投降曹魏,也不把城池让给你们这群背信弃义的小人。”于是罗宪投降了曹魏,并且准备好作战器械,大军誓师效命,应对吴国的进攻。
然而没过多久,钟会在成都叛乱被杀,邓艾也死于非命,益州境内混乱不堪,吴国再次派出抚军将军步协西征。步协是吴国丞相步骘长子,作为将门虎子,以为自在必得,结果被罗宪打败,狼狈而逃。这次把吴国皇帝孙休惹火了,非得跟罗宪较劲,接着派征西将军留平(左将军留赞之子)、镇军将军陆抗率军前赴后继。
陆抗是名将陆逊的次子,由于陆逊良好的熏陶,陆抗也是文韬武略,功绩卓著,曾平定西陵督步阐(步骘次子),与晋朝名将羊祜在荆州对抗了长达四年时间。罗宪不愧是名将,擅长防守,陆抗亲自率兵前来都没有攻下城池。
罗宪当时已经归顺了曹魏,永安经过了吴国多位将领轮番进攻,铁打的城池也很难守太长时间,陆抗更不可能在这此时撤军。罗宪内心很焦急,城中损失过半,又盛行疾疫。手下将士给了罗宪两个建议,一是南下牂柯,二是北上上庸,反正就是弃城逃跑才是完全之策。
然而罗宪这个人的脾气很倔,他说:“我作为长官,永安老百姓的依靠,如果不能保全城池而抛弃他们的话,这不是君子干的事情,我将与永安共存亡。”永安作为益州通往荆州的门户,曹魏的实际***司马昭知道它的战略地位,派荆州刺史胡烈率步骑两万进攻西陵,陆抗也害怕胡烈占领了西陵,连后退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率兵回了荆州。
罗宪这一仗打出了蜀汉遗将的威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守城战,司马昭封罗宪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根据习凿齿先生的《襄阳记》记载,阎宇回成都时,留给罗宪的士兵仅仅只有两千人,而陆抗带了三万人围攻永安,加上步协、盛曼以及留平的部队,两军十多倍的比例差距,有点张辽七千战孙权十万的味道。
然而裴松之认为习凿齿的记载不可靠,但他也搞不懂究竟,至于时隔千余年的世人就更难搞清楚其中的问题了。不管怎么说,罗宪防守战打得非常漂亮,值得后世肯定,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名将。
求三国演义名将录和谋士录
蜀汉:刘备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姜维(最终归蜀汉)马岱,廖化,严颜(黄忠,廖化,严颜并称蜀汉3老将)王平,关兴,张苞,关平,吴班,吴懿,马忠,张翼,张疑,李严,马谡,邓芝,吴兰,雷铜,张任,孟达,刘贵,邓贤,冷包等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马良,李恢,黄权,刘巴,董允,费祎,蒋琬,杨仪,孙乾,糜竺,伊籍,简雍,吕凯,谯周 曹魏:曹操夏侯惇,夏侯渊,夏侯霸,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曹丕,曹彰,典韦,许褚,张辽,张合,徐晃,庞德,李典,乐进,于禁,文聘,郭淮,孙礼,邓艾,钟会,牛金,朱灵,藏霸,毛玠,蔡阳,韩浩,胡遵,蔡瑁,张允等谋士:郭嘉,贾诩,程昱,荀彧,荀攸,徐庶,桓范,司马懿,刘晔,蒋干,满宠,董昭,蒋济,曹植,杨修等 孙吴:孙坚,孙策,孙权武将,黄盖,程普,祖茂,韩当,太史慈,甘宁,周泰,蒋钦,董袭,潘章,陈武,吕蒙,陆逊,周瑜,孙桓,徐盛,丁奉,孙静等谋士:张昭,鲁肃,顾雍,诸葛瑾,陆绩,吕范等 东汉人物:武:吕布,高顺,袁绍,袁术,颜良,文丑,高览,董卓,华雄,李傕,郭汜,徐荣,杨奉纪灵,孟获,黄祖,沙摩柯,公孙瓒,淳于琼等谋士:李儒,陈琳,许攸,陈宫,田丰,审配,郭图,沮授
姜维以卫将军职,录尚书事。录尚书事不就相当于宰相了吗?费怡大将军录尚书事后人都说是宰相。
姜维的录尚书事有名无实。
武侯之后,季汉录尚书事,无不是经由尚书令之任掌握国事,在升大将军,大司马时以录尚书事方式保持对国事的掌控和管理。实际上就是君主信赖大臣,大臣的需要更高轶位来证明功勋权位,只能脱离尚书台,通过加官“录尚书事”来保证对国事的掌控和管理不会因此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
蒋琬如是,费祎如是,只有姜维不是这样。
姜维于蜀汉延熙十年与费祎并录尚书事,此前一年,即蜀汉延熙九年,大司马蒋琬与侍中守尚书令,大将军费祎副贰董允去世。蒋琬是当时与费祎同受后主推任的对象,董允则是费祎的接班人。
三人掌控国事,只余费祎一人,由不在序列内的姜维共录尚书事,显然是一种权宜之计。昔日武侯以郭攸之为费祎,董允等备员,延熙十年共录尚书事的姜维何尝不是?
依照魏略所言,蒋琬没后,后主自摄国事,这并不影响对费祎的“推任”,此时侍中是费祎钦点的董允接班人陈袛,尚书令是由尚书台内部提拔的吕乂。军事上姜维被费祎裁制,国事上后主身边亲近的是陈袛,尚书台掌权的是吕乂,后主信重的是费祎,说比军事上还惨也不为过。
这时姜维的录尚书事有名无实,当无疑义。
费祎没后,陈袛早于两年前接手了吕乂的尚书令,更挂了镇军将军的加官,深得后主信爱,姜维班在陈袛之上,可是陈袛“权重于维”。
陈袛没后,接班的是董厥,诸葛瞻,顺位之下是樊建,这自成一派又是没姜维什么事儿,所以有“自瞻、厥、建统事”一语。
董厥,诸葛瞻为平台事,共平尚书事,这里并没有提及费祎之后姜维的录尚书事是否延存。
无论姜维是否还有录尚书事的加官,审其一生,终是有名无实,不过是个头衔罢了。
所以诸葛亮与蒋琬费祎董允有“四相”的称号,但姜维没有。
姜维的录尚书事有名无实,成不了实际的宰辅。
姜维简介 三国蜀国名将姜维的资料及生平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未期蜀国名将。姜维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的父亲姜自为郡中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场。因此,魏朝赐姜维中郎,命他参与管理本郡的军事。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d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守备。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等人至上,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入城。姜维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等人等进城。姜维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A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等人班师。姜维于是同其母失散。诸葛亮喜姜维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时年二十七岁。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传》)。不久,姜维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孙盛《杂记》记载,姜维投奔诸葛亮,跟母亲失散了。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二军相持百余日。其间,诸葛亮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派入送司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维就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宣帝传》)。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
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延熙九年(246年),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蜀汉统治。姜维率军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柿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循而还。
姜维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t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费t还对姜维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t去世,姜维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⒑保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
\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姜维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是,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朝廷也觉得姜维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驻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其实,敛军聚谷之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姜维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而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疑心,颇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
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后主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景耀六年(263年),姜维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来,禀告后主,把姜维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今陕西沔县西),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并令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敌兵。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在沓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县孔幽水人白龙江处)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在阴平,姜维遇到了赶来增援他的廖化。姜维命廖化在阴平抵御敌军,自己想率军往阳平关迎击钟会。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兴太守刘钦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守将蒋舒降投,傅佥战死,继克关城(今陕西阳平关),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这时,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会合。于是,合兵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写信给姜维,企图用故土关系招降他。信中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姜维没有回信,而列营守险。钟会不能克,双方形成了对立之贽。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今天关于“幻想名将录姜维阵容搭配”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幻想名将录姜维阵容搭配”,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